- 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3:05 点击次数:167
华为很多老员工都有讲过自己最初的收入水平。
我们知道华为创办于1987年,任正非是找好几个人凑了两万左右的钱注册了公司。现在你可能觉得这笔钱很无所谓,但你要知道那时候在内地老百姓一个月如果能赚100块就很不错了,如果一年能挣到1000块,那养活一家五口都可以。
华为是从小交换机代理开始做起,我看华为高层中加入公司最早的应该是郭平,他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(现华中科技大学),1988年进入华为公司,他最初的工资也不高。
这是有参照的:据华为前副总工程师曹贻安是1991年进入华为公司的,他入职的工资是月薪300块,但第二个月一下子涨到了800块。
曹贻安的工号是007(他入职时候还没有这么排),一般来说工号越靠前,职位和待遇越高。
从500块到千万身家要多久?8年多:员工的收入提升推动华为的成功
还有老员工刘平的回忆,他是1993年加入华为公司的,最初是软件高级工程师,几个月后担任万门机的软件项目经理,然后是交换机业务部副总工程师,北京研究所所长,最高职位做到了中央研究部常务副总裁和公司执行副总裁。
不过要说明的一点是,任正非不仅财散人聚、舍得分钱,他还舍得分权,愿意给下属高职位,这样方便下属出去跟客户谈业务,毕竟名片上有个“副总裁”的职位很好看,也很方便。
所以华为那时候的副总裁很多,比如曹贻安做过市场部副总裁,李玉琢、李一男、黄耀旭等人都有副总裁的职位。
刘平曾在交大当了8年老师,工资是400多元,他从《深圳特区报》上看到华为的招聘公告后去应聘,被李一男看中了,于是迅速入职华为后,“那时华为新招人员的工资标准是本科1000,硕士1500,博士2000,特招人员除外。”
1993年2月27日刘平到华为报到,身上只有500块钱了,连买回上海的机票钱都不够。2月份只上了一天班就发了他1500元,而到了第二个月,他的工资就涨到了2600元,是他在学校工资的6倍多。
到年底时,刘平的工资已经涨到6000元。随着他的职位上升,后来他每年有上百万的收入,还持有公司3百多万的股票。大河有水小河满,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,所以老方说员工收入的提升推动了华为的成功。
唯有工资节节攀升,才能直指人心。
想一想刘平这种情况,他在高校捧着“铁饭碗”,尽管有身份,社会地位高,但收入不高。一线城市高校的老师也就每月四百元,那普通城市的老百姓能有多少工资呢?
我记得1993年县城饭店里的服务员也就一个月100-150元。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,大多数人都是一贫如洗,所以非常渴望发财,渴望改变命运。那时候家里装一部电话需要排半年队,还要缴4000多元的“电话初装费”。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知道华为等通信公司对社会确实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副教授、教授、专家、导师……最后退休,刘平不想过这样的人生。所以果断放弃了学校的工资,加入到华为这个民营企业里,想要找到新的天地。
李一男也是1993年加入华为公司的(之前在华为实习),但他比刘平晋升更快,27岁左右就当上了公司的副总裁。
据老员工回忆,李一男入职第二个月的工资就是3000多。而曹贻安这个时候的工资大概到了五六千的水平,据说公司在93年又排过工号,按收入的话曹贻安是第七位。
什么都怕比较,华为的收入高,涨薪快,因此华为在吸引人才方面就很容易,华为不少中高层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加入公司的。
“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,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、大森林、大煤矿……”
《华为基本法》里强调精神文明可以转化为物质文明,华为已经用实践证明了这个模式是行得通的,在人工智能时代,我们的企业更应该重视这点。
资源是会枯竭的,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。人是最宝贵的资源,我们看美国的科技巨头不惜开出上亿美元的价码去挖人,就知道“21世纪人才最贵”不是虚言。
华为创业是白手起家,无背景、无资本、无技术,任正非凭什么能够把队伍带起来,同国内外的高手竞争,最终取得成功?
一方面是他的组织力和领导力,一方面就是成千上万人才汇集起来的合力。在AI时代,如果你能够把千军万马团结起来,力出一孔,那你要成就一番事业也不难。
但千军万马为什么会团结在你身边呢?你光有理想不行,你还要有好的理念、方法和分配机制,比如任正非就设计了员工持股制度,这就构成了华为人团结、成功的基础和支撑。
时代的逻辑变了,原来是资本占据支配地位,现在则不然。
没有创新,企业就没有竞争力;没有人才,就没有创新。
在很早的时候任正非就意识到时代变了:知识经济时代,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,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,过去是靠正确地做事,现在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。
知识经济时代,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,过去是资本雇佣劳动,资本在价值创造要素中占有支配地位。而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雇佣资本。知识产权和技术诀窍的价值和支配力超过了资本,资本只有依附于知识,才能保值和增值。
企业文化为什么重要,因为它意味着生产关系,AI是强大的生产力,但也需要有生产关系去适配才行,毕竟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。
对于现在的企业而言,唯一可以依存的是人才,我们已经看到一个上市公司的市值都会随着核心人才的动荡而动荡,这就说明了企业的发展模式有了彻底的改变。
刘平曾说华为是梦想实现的地方,他对比过学校和华为的不同,他在学校也努力工作为什么还一事无成?“学校里没有一个有效的组织,把所有人团结起来,朝一个方向努力”,而华为则是大家团结一致,朝一个共同的目标,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,所以取得成功。
做企业带队伍,不是给足钱就可以,人才是稀缺品,物质只是基础条件,人才还要看企业的生产关系和愿景等方面,双方都觉得合适才会有好的合作。合作共赢,这也是华为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之一。
电竞装备品牌十大排名
热点资讯
- 博世科(300422)控股的平江县天岳博世科水务有限公司新增1条被执行人信息,执行标的3.64万元
- 刀郎爆火启示录: 草根逆袭, 打脸内娱, 春晚也慌了?
- 李一男、刘平、曹贻安等华为老员工,最初的工资有多少?任正非真的很大方!
- 1-0! 1-2! 意甲一夜生变: 国米登顶+1分领跑, 米兰爆冷争四难了
- 吵架后女人这样对你, 其实是在挽留, 并非不爱
- 新三巨头崛起!CBA最大黑马广州男篮的总决赛之路
- 辽沈战役时, 发生了一次意外, 差点让东野司令部陷入险境
- 博时再添百亿级规模ETF,信用债ETF博时(159396)或成债市投资新选择
- 大众也妥协了, 揽境降价8.5万, 车长5152mm, 配2.0T+7座布局
- 合肥磨店社区:“益”聚磨店 大有可为_大皖新闻 | 安徽网